“要紧紧围绕上级反馈的资金滞留问题整改要求,对标对表,统筹加快推进……”2020年7月,针对东海县农业农村局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不力等问题,县纪委监委对该局党委下发一份专项监督提醒函。
近年来,东海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首要职责,全面排查脱贫攻坚薄弱环节,强化脱贫成果监督检查,积极推动每一项精准防贫工作落细落实,以有力监督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全程监督,精准发现问题线索
“叮——”2020年4月的一天早上,东海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戚文玉刚登录“阳光扶贫”监管平台,一条“黄川镇陈墩村陈某危房改造补助款未到位”问题线索就弹了出来。戚文玉立即联系住建局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东海县纪委监委运用“阳光扶贫”监管平台,对扶贫脱贫工作进行再监督、再检查,紧盯扶贫资金分配、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发放管理、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环节,把涉农部门履职情况和每一笔资金使用质效纳入监督。
为持续压实扶贫部门监管责任,东海县纪委监委制定了《关于深化运用“阳光扶贫”监管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围绕相对贫困、扶贫产业、集体资产、涉农资金、扶贫政策、基层治理等6个方面,督促职能部门梳理录入涉农资金线66条,涉及资金52亿元。
按照“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东海县纪委监委督促健全农业农村、扶贫、财政、民政等职能部门协作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进展,并结合日常监督情况开展针对性督查指导。同时,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制度,整改一项销号一项,督促扶贫责任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精准发力,推动公共空间治理
“此前这块地被长期侵占,经过公共空间治理回收,镇党委又向上争取资金打造梨园,为村集体增收不少呢!”平明镇王巷村驻村纪检员陆艳龙介绍。
抓好扶贫项目效益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王巷村把梨园作为扶贫项目,探索“电商+低收入户”“乡村旅游+低收入户”等模式,形成了高效脱贫致富产业链,为困难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90余万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
去年4月以来,东海县把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专项行动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通过清除违章建筑、收回被私人侵占的公共资源等,把公共空间精准腾出来、有效用起来、长效管起来。仅王巷村就摸底梳理被无偿占有的集体土地14.79亩,公开拍卖闲置资产23万余元,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7万元。
治理过程中,东海县纪委监委发挥纪检监察监督全领域全覆盖优势,强化监督保障,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督联动机制,通过下乡入村、查阅台账、督查走访等方式,全面排查农村资产资源发包使用和违规占用情况,督促有关方面加强对村集体资产重新发包的监督和管理。
“专班作战、联动协作、追责问责,以‘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精准扶贫’,推动加快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共查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参与、涉及侵占公共空间的案件61件,处分61人次,下发典型案例通报3期。全县346个行政村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1亿元,村均89.6万元。
精准防贫,构建防贫长效机制
“老葛,身体现在怎么样?你家9万多元的赔偿款到了吗?”今年1月,东海县温泉镇纪委书记钱晓萍来到困难群众葛绍怀的家里,走访督查“防贫保”理赔情况。
为巩固脱贫成果,东海县构建防贫长效机制,紧盯因病因灾等易返贫因素,并以保险救助形式,筹集县财政专项资金为防返贫不特定对象购买保险。县纪委监委会同民政、公安、教育、医疗等职能部门,组织摸底排查“脱贫不稳定监测户、建档立卡边缘户”1446户4915人,依托“精准防返贫”监管系统全面监测。目前已开展入户救助929户,救助金额412万元,有效化解了返贫致贫风险。
2020年12月,东海县纪委监委在“精准防返贫”监管系统线上抽查申报救助相关信息时,发现安峰镇村民汪某疑似非建档立卡户,却按照建档立卡户申报救助,立即将问题交扶贫办核查。经核查,汪某的申请被及时暂停办理,驻村干部因对申报对象审核不严被约谈提醒。
为推动做好“防贫保”工作,让每一份防返贫保险精准救助到困难家庭,该县纪委监委坚持定期抽查、乡镇逐一监督的方式,对“防贫保”材料申报、审核查验、资金赔付等流程进行全程监督,严肃督查督办超过办理时限、资格审查不严、保费支付不规范等问题,杜绝“问题保”“人情保”等问题发生。
与此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坚持靶向治疗,以案为鉴推动建章立制抓整改,用好用活监察建议书这一除弊利器,深入剖析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针对案件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和制度漏洞,督促相关部门对症施策,建章立制。
“我们将始终立足职责定位,强化监督保障,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困难群众身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杨 甜 刘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