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关注

靶向发力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发布日期:2025-08-20 浏览次数:

农村集体“三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山东省莱西市纪委监委着力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拧紧责任链条、强化贯通协调、凝聚监督合力、深化系统施治,以有力监督推动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护航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拧紧责任链条增合力。一是高位推进压实主体责任。莱西市纪委监委及时向市委报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有关部署、工作提示和进展情况等,市委扛牢主体责任,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情况报告、市委专题会议调度工作等,研究推进措施,作出部署安排。二是纪委督促有力推进。完善沟通机制,向分管市级领导制发工作提示,及时厘清责任、明确任务。建立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包联整治、市纪委监委与职能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市纪委常委会通过听取包联班子成员汇报、约谈提醒、定期通报等方式,督促行业主管和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三是职能部门履责狠抓落实。市农业农村局印发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工作方案,进一步明晰职能部门主管和监管责任以及镇(街道)属地责任,做到抓本级、带系统、促基层。

强化监督监管促联动。一是部门配合协作。与组织、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健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线索移交、成果共用等协同机制,梳理明确村级议事决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经济合同签订等6项监督重点,开展协作监督4次,发现并整改问题78个。加强与政法、信访、财政、民政、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督促加大问题线索移送力度,通过全面起底筛查、一线走访摸排等方式,全方位排查问题线索。二是“纪巡”融合联动。建立“纪巡”联动监督工作机制,巡前信息共享、巡中支持配合、巡后齐抓共管,运用重点查、机动查等方式严查村级财务“账外账”、重点项目“审批账”、惠及群众“民生账”,市委巡察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相关问题线索26条。三是线上透明监管。深化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建设,细化村级事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6类47项小微权力清单,明晰村干部权力清单、履职流程,让村干部心中有戒、照单履职,让群众心中有数、按图监督。通过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全面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转办督办、推动解决到位,并着力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背后的作风和腐败问题。推进“阳光村务”建设,督促镇、村两级设置“三务”公开二维码,村民“动动手、扫扫码”就可查看村级财务收支以及资产、资源发包变动等情况,实时监督村级重大事务,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彻查“蝇贪蚁腐”强治理。一是严肃查处强化震慑。针对镇(街道)纪(工)委监督办案力量不足、熟人社会监督难等问题,统筹用好“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镇街联动”方式,设置6个纪检监察协作片区,健全领导包案、联合办案、繁简分流、查审联动等机制,有力推进案件查办,释放强大震慑。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107起185人,立案审查调查99人,党纪政务处分95人,移送检察机关1人。二是紧盯关键纠风治乱。深刻剖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典型案件暴露出的监管盲点、制度漏洞、治理难点,在全市部署开展对村级财务人员廉洁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共发现违规报销补贴、挪用资金等问题线索46件,立案审查调查8人,党纪政务处分8人、组织处理17人,推动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转变。三是以案促改深化治理。加强个案剖析、类案分析,深挖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经济合同不规范、“三务”公开不及时、小微权力监督乏力等深层次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5份,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和镇(街道)围绕村级民主议事决策、村级债务预警监测、村干部离任审计、村级合同合法性审查等重点,建立完善制度机制12项,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廉动力”。